震后一周,西藏定日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
。1月13日是地震发生的第七天,天气寒冷,震区的受灾群众居住安置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天,各个村落正在加紧搭建活动板房,以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尽快入住。
1月13日晚上20时58分之后的两分钟内,定日县又发生了两次余震,最高震级为5.0级。这些余震均为1月7日主震的余震,进一步增加了灾区的不安和挑战。目前,灾区已经全面转入到安置和重建阶段,其中安置工作尤为紧迫。
根据日喀则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群众安置组工作人员周宇峰的介绍,为了实现灾区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初步评估需要大约13,000套活动板房。这个数字会随着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已有3,500余套活动板房完成装配,并有序组织受灾群众入住。接下来,工作人员将争分夺秒,加快进度,争取让所有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更温暖、更舒适的新居,过一个祥和的年。
在活动板房建成后,如何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一环。周宇峰表示,安置点在取暖设施方面做了充分准备。通过国家调拨、社会捐赠和本地采购,储备了充足的取暖设备,包括火炉、取暖器等。不论是帐篷还是过渡性安置板房,都配备了必要的取暖设施,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同时,安置点会根据气候变化和群众需求,动态增加补充取暖设施。例如,在最近遭遇极端大风天气后,重点对燃料等物资进行了补充和发放。
面对西藏特有的高原、高寒、缺氧等状况,重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冬季时间长、山高路远、天气恶劣等因素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受灾群众在过渡性安置房中的住宿可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施工人员已提前接受高原适应性训练,并配备了高原反应药物,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永久性安置房屋无法正常施工,冻土难以开挖,混凝土作业也受到限制。为此,安置点提前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如规划设计和场地平整等。下一步的设计将充分考虑西藏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影响,科学规划,确保重建工作高效推进。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