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家乡的年味儿_家乡的年味儿(散文)
晒晒我家乡的年味儿_家乡的年味儿(散文)本期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晒晒我家乡的年味儿_家乡的年味儿(散文),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自进入腊月,年的脚步逐渐临近。从腌上腊八蒜、喝上那碗暖热的腊八粥开始,年的味道便弥漫在空气中。2022年岁末,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家家户户都在筹划着如何过年,在外的人们也纷纷盘算着怎么回家,给年迈的父母买些什么礼物,给孩子们带些新鲜的“玩意儿”。小区物业忙着挂花灯,隔三差五的晚上,就能听到小朋友点响爆竹的声音,急切地盼望着年的到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怀着同样的心情,忙碌着年终岁尾……
不经意间,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买灶糖、包饺子过小年儿,年的序幕正式拉开。人们带着快乐和急切的心情,开始踏上返回故里的旅途。家家户户备年货、写(买)春联,礼花爆竹是小孩子的最爱,还有新衣和大红的袜子。大扫除后,家里家外焕然一新。腊月二十五,按照家乡的传统,要包粘豆包、蒸干粮、冻饺子。小区挨家挨户发春联,年的喜庆氛围开始发酵。到了年三十,贴春联、窗花,挂灯笼,满楼飘溢着肉香,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吉林深冬气温接近零下30度,但过年的浓情喜乐让人们忘记了寒冷。即使有雾霾,大家也沉浸在团聚的气氛中。过年迎新的门扉,在春晚热烈的欢歌笑语中洞开。西北风拂过,家乡的年味儿飘在欢庆家宴的年夜饭餐桌上,不由得深深吸入那熟悉的家乡气息,细细品味温馨,将这份温暖安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离家想家的时候,拿出来回味一番。
吉林家乡的年味儿让酷寒变得温暖起来。初一吃饺子,初二吃面,初三饹子满锅转,初四烙饼煎鸡蛋,初五(破五)再吃饺子,初六馒头,初七吃面……十五的元宵象征着团圆。家乡的年味儿,让久别的亲人一年一度相聚,平时各忙各的,求学打工远在他乡,过年时实现了父母的声声呼唤和儿女归心似箭的心愿。家乡的年味儿饱含祈愿苍天、国泰民安的祝福,祭祖不忘先辈的庇护;带来走亲访友拱手的叩拜;响起儿孙叩首、新春祝福的喜语糯言;是新春钟声里老辈儿人给予小字辈儿的压岁红包和新一年的期盼……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家乡的年味儿是刻骨铭心的儿时记忆。回到童年,踩着凳子贴福字,穿着厚厚的棉衣点爆竹,捂着耳朵听“二踢脚”的炸响,跳着脚看礼花映空的热闹时光。家乡的年味儿,在灯火辉煌的年夜,把依恋与不舍的心劲儿,投影在掠过的流年光影中,如痴如醉。等到新岁的第一声钟响,载着希望和梦想;家乡的年味儿裹着冬去春来的重逢与别离,迎接守岁后的第一缕阳光,把报春的晨鸣传递到四面八方。家乡的年味儿汇入中华文化历史的长河,在年的音韵中,成为民族传承的文化符号,每每期遇都激荡出深沉的精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述就是关于晒晒我家乡的年味儿_家乡的年味儿(散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