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那些离开我们的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今年工作不好找,是很多行业里年轻人的共同感受。但我们的身边,依然不乏在今年决定辞职的人。即使面对着不算理想的就业市场,他们依然选择放弃一份工作所带来的「安全感」,选择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前段时间,
今年工作不好找,是很多行业里年轻人的共同感受。但我们的身边,依然不乏在今年决定辞职的人。即使面对着不算理想的就业市场,他们依然选择放弃一份工作所带来的「安全感」,选择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征集——在今年仍然选择辞职的理由。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上一份工作的疲惫与焦虑,或来自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安与迷茫。辞职的经历,也带给大家对于「工作」这件事的重新思考。很多人不再将其赋予过高的意涵,它仅仅只是一份工作,不代表对个人价值的全部评判。不过,很多工作中的困境,并不能通过一次辞职就一劳永逸地解决。2022年底从医院辞职。2023年那些离开我们的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今年工作不好找,是很多行业里年轻人的共同感受。但我们的身边,依然不乏在今年决定辞职的人。即使面对着不算理想的就业市场,他们依然选择放弃一份工作所带来的「安全感」,选择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征集——在今年仍然选择辞职的理由。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上一份工作的疲惫与焦虑,或来自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安与迷茫。我们人人都身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环境,读到这些故事,或许让我们多少获得了一些安慰,「原来有这些情绪的并不只是我一个人」。
辞职的经历,也带给大家对于「工作」这件事的重新思考。很多人不再将其赋予过高的意涵,它仅仅只是一份工作,不代表对个人价值的全部评判。但它也值得我们谨慎挑选,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如何度过生活中至少1/3的时间,我们不必强忍那些我们本不该忍受的,也可以鼓起勇气去追求那些更值得追求的。
不过,很多工作中的困境,并不能通过一次辞职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新的难题还是会出现。有人在思考,「是因为自己的发展而选择辞职,还是因为本身爱上了辞职的快乐。」也有年轻人在多次辞职之后,开始学会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选择先休息一段时间,还是重新投入职场,抑或开启一些新的人生阶段,「辞职」也给了人们一个重新安放自己的机会。我们可以休整自己的身心,尝试新的可能性,也借此机会想清楚,对于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以及成长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今年年后公司部门合并,我被动调岗到了其他部门,工作内容不喜欢,发展前景几乎没有。平时我很喜欢锻炼健身,骑车上班本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然而今年它变成了一个风险,因为我发现自己会走神。连雷打不动的健身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人蔫儿了,坚持了一个多月之后,我毅然决然裸辞。
提出离职后,我立马开始看机会,确实没什么太多合适的岗位。为了逼着自己停止焦虑,我直接买了一张火车票去了西藏。在那边待了20天后,整个人心态都好了。现在离职快两个月了,我每周一二三上午10点投简历,下午2点再刷一次。其余时间看书看视频健身。目前有2个复试,希望可以成,成不了也没关系,准备再次出发去新疆玩儿个20天,趁我现在时间自由,多去走走看看。
今年3月裸辞,离开了待了4年半的公司。本来职能是导演,因为公司架构调整变了三四次岗位,如今负责制定销售目标、整体活动宣发、品牌策划片拍摄、短视频运营、直播、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我越来越忘记我到底是干什么的了。我有成长进步吗?我快乐吗?我挣到钱了吗?
现在除非自己创业,否则很难搭建理想团队,过真正爱上班的生活。我未来一段时间可以以不挣钱为目的去参与一些能学到东西的项目,计划今年剩下的时间进行学历和专业的晋升,打算尝试小成本创业。
2022年底从医院辞职。一份什么工作呢?规培医师。一份没日没夜的工作,一份早上八点上到第二天下午两点的工作。一份别人晚上是睡一觉,我一晚上是另一个白天的工作。一份收入3800元的工作。一份永远没有懒觉的工作。一份就算坚持三年又怎样以后还是这样无穷无尽的工作。没办法,这个专业太「专业」,很难跳出圈子,所以我只能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再次重操旧业的工作。我现在对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一定一定一定不要讨厌自己的工作。不说喜欢,至少不能厌恶。不然一分钟都是折磨。
2022年校招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做管理管培生,日常工作就是运营门店,每天做着机械的体力劳动,应付着每月一次的月考,没有节假日和周末,除夕、初一都上班到凌晨12点,以至于现在对2023年的到来都没有什么实感;偶尔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睡觉。我辞职就是想看看春天,公司门前的那条马路上,开满了花,真的很好看。提出离职之后才有机会和心情好好欣赏一下。
线月,我从阿里外包辞职了。只有进去的人才知道网传外包低人一等,正式员工对外包的隐形歧视是真实发生的。如果你的主管差劲,你就只能做打杂毫无成长可言。然而可笑的是人事为了绩效对外包也有绩效考核,哪怕外包并没有可值得考核的可量化业绩目标。
因为压抑的工作氛围,我那半年患上睡眠障碍,整夜失眠,不吃安眠药无法入睡。甚至经常心脏疼,查出来乳腺结节三类。医生说我得了抑郁焦虑症,需要去精神病院看看。内心多次想离开这个世界。我现在依然失眠,这是一种一旦产生过就不容易轻易消失的症状。但因为不担心第二天要去工作,所以现在可以坦然面对失眠。只是不敢去找工作了,害怕每周一的到来。现在觉得,睡得好比工作赚钱更重要。
我的专业(动物医学)能找的工作要么是宠物医院,要么是养殖场,这两者的待遇都不怎么样。宠物医院早九晚九,一天下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宠物医院的医患关系也很紧张,医生社交和舆论的压力非常大,要谨言慎行,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挂到网上。从养殖场离职单纯是因为太累了,几百斤的大猪说死就死,我要一个人把它拖去扔掉,有时候发动全身力气,猪分毫不动,真的很绝望。离职之后,我每时每刻都充满感激,并经常在无所事事的晚上感叹:「天哪,如果还在宠物医院,现在才刚下班;如果在养殖场,现在还要爬起来去猪圈巡栏。」继而满怀虔诚的快乐。
裸辞了一份持续了4年,非常稳定的「好工作」,在那里我是策划总监,负责各个项目的推进,同事相处有分寸也有温度,老板也不过分苛求。我也一直很感激并且满足这家公司给我带来的安全感2023年那些离开我们。但疫情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受阻,公司开始频繁超时拖欠工资,并且老板无理由查考勤到了让人觉得恐怖的地步,正常上班也会被冤枉为旷工,我觉得已经无法忍受这样的工作环境了。
我已经厌倦了长期模板套路化的文化产业输出,不想再做策划,正好家里新开了一家小店,我现在在店里安心帮忙。因为目前手上还有一些能带来微薄收入的项目,可能一个月就一千块,这些钱完全足够我买菜吃饭生活。因为上班时花钱更加肆无忌惮,而且有很多通勤、服装、外卖之类的必须的支出,好像一天花五六百也很正常。而现在我五六百在菜场买蔬菜吃饭可以吃一个月了,没有通勤、KPI、工作各种压力,甚至比起来日子过得更舒服了,每天随心睡觉起床,身体精神状态都变得好了不止一倍!
建筑行业在2023年已经足够让热爱它的人失望了,辞职前每个竞标平均通宵3天,永无止境得陷入一种加班困境,日常就是不停画图,建模,修改,一个电子垃圾的生产者。老板说熬夜工作到凌晨5点不算通宵,必须要到早上8点,然后回去睡4个小时,12点再接着干才能显出你的努力。我在清明节前通宵做完了最后的工作,然后提出了辞职,因为我还想活下去。
2023年春天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互联网大厂裸辞。因为比起身心健康,钱已经不重要了。我和很多裸辞的同事都不怕有价值的累,怕的是无意义的耗,可在增长陷入停滞的大环境下,我司变得十分内耗。OKR自上而下拆解分配,焦虑也层层向下传递,中层管理已经到了认为下属不配也不该开心的程度,众人皆内耗我独乐根本行不通。我8个月来一次月经,半年长了一个囊肿。中层年薪几百万,为了钱耗去吧!我拿他们1/10的薪水,不奉陪!
之前的工作是互联网的职能部门,很多时候都是在救火,哪里有事了就被派去哪里。曾经觉得互联网行业是很创新的,但是感觉现在各家公司都在做同质化产品,或者什么火做什么。这样的话感觉这份工作也不是非做不可。
裸辞了一份月子会所的管理工作,行业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入住客户数量确实少了。但每天仍然要开晨会夕会还要提交日报周报月报和季度汇报,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怎么一个月子中心可以整天开会和整理文件都能占正常工作的65%,上班仿佛是为了不停开会和做文件证明自己上班工作了。辞职后,我因为工作压力产生的痘痘一晚上就下去了,一瞬间就觉得终于解脱了,天地宽大,没有什么是非要不可的。
之前的行业是做公考老师。从单纯授课、研发,到增加了抖音直播、营销小课、线下公开课。我性格开朗,并不排斥这些工作类型,但是为了营销而夸大服务,说公考全是技巧、「秒杀大招」让我很痛苦。领导说要体谅市场不易,对接的运营人员说我有「道德洁癖、精神洁癖」。公考机构竞争激烈,为了能在市场存活,到处是竞争乱象。我只想说实话,当个对得起良心的「老师」。
5月选择了裸辞,辞职前我是一名百万公众号的新媒体编辑,日复一日地写推文,偶尔配合平台外出采访,高密度地输出,实则是无限的自我内耗,因为整个大环境的不景气,微信公众号的制度改革,深度阅读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显然,无论我们多么用心去写完一篇文章,能得到的反馈却寥寥,这种感觉很糟。4月高密度出差,一天凌晨落地上海,早上到公司后,莫名生出一股浓浓的「厌世」情绪,于是,辞职了。
今天是休假的第24天,从快乐躺平,到发愁找工作,再到这几天我确定了自己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听起来有些冒险,但我个人「期待大于担忧」。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这个城市,它的包容性巨大,在工作日的下午,随意走进一家愚园路的咖啡店,我看到太多自由工作的年轻人,感叹惊讶之余,也稍稍抚平了我「对未来迷茫」的心情褶皱。这一次辞职给我最大的体会,大概就是「少想点,多做些」,与其蒙在心里百般想法,自我内耗,不如先踏出一步,实践至上。未来会怎么样,谁知道呢?但我很期待呀~
我之前是纪录片编辑兼摄影,前两年疫情初期在全国各地出差拍摄纪录片,结识不同的有趣的人,也感受到城市之间某些相同与差异,而后上海经历封城工作也随之逐渐停摆。纪录片在影像行业中本就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商业转化极低,运转周期很长,亏损是常态,目前的环境下企业预算收紧更加不可能腾出资金去投入纪录片,这些是外在的原因,但我裸辞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我自身,待过北京杭州最后在上海待了两年,我未曾想会在一个城市停留如此之久。当我不再能四处出差,看到其他城市的人如何生活,而是在上海安逸地生活下来,我的思考也随之减少,可是对于一个需要不断用见识填补脑海以此获得感受和灵感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我渐渐不再动笔,不再兴奋,不再为日常细微的事所感动,因此在今年4月份我最终选择从视频策划的岗位裸辞了。
辞职之后我花了一周左右处理了上海租的房子,背上两个包成为背包客。当我坐在离开上海的火车上,我的思维开始活跃,独自行走在路上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我到老挝的琅勃拉邦待了两周,度过了舒适闲散漫无目的的一些时间,每天在河边散步,和路上来往的澳洲人、民宿的美国人、奔跑的老挝小孩聊上几句,我的英文很差,可是依旧能和大家彼此会意,果不其然我开始不断地动笔,用文字和影像去表达自己此刻的感受。而后到了巴厘岛,到了爪哇,现在正在前往雅加达的火车上,明天即将飞往马来西亚,如果我一直在路上,我便能不断拥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收入来源,并且行走世界并不单纯只是为了放松和游玩,而是寻找我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构建我回去之后如何生活。
今年5月初裸辞,刚硕士毕业人才引进到了西北小县城的编制单位,刚去还没熟悉,就遇到了领导职场性骚扰。直到今天我依然佩服自己的勇敢,保留证据,当天报警,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笔录。每天都在极度的恐惧中害怕被报复,一个人抑郁了许久,半夜还经常收到恐怖消息。万幸我熬了过来。上个月鼓起勇气去了那个陌生又恐怖的地方辞职。终于彻底离开了。
辞职的工作是时下在风口上的智能交通研究院,年销售百亿的上市公司。直属上司无管理经验,对同事职场性骚扰不成转职场冷暴力,给同事造成心理阴影,我们这个部门几个女生联合举报了他。之后随着直属上司步步紧逼,我决定离职,那不是工作,是精神压迫。
5月底选择了从500强国企离职,保险行业,外人眼里的稳定。追不完的业务,大红大黄土气的PPT,回不完的微信,一天24小时周末节假日随时待命的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工作三年没有一个完整的小长假,收入从入司到离职降30%。离职后我在边工作边考编,28岁,双非文科硕士,女,未婚未育,在求职上面已是buff叠满。HR会问为什么从这样的平台离职,跟我说,「我们想找已婚已育的,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而是社会问题,我们用人要考虑成本与稳定性。」
虽在国企,却十分不稳定,一年换一个单位外派。我生一胎时,产假结束还在哺乳期就被安排到了比较边远的单位上班,早上6点半起床,赶7点的交通车,每天通勤时间3个小时。工作量增加很多,工资却比生娃前每月少1000多,年终奖直接降了上万。女性在职场真的难,职场歧视如影随形,去年疫情严重不敢辞,今年又怀上二胎,还是选择辞职了。
从28岁开始,我就因为已婚未育求职被拒绝,生完一胎又怕你生二胎。这次我意外怀孕,想着辞职把二胎生了,就不会被歧视了吧。但到时候可能又会因为成为年龄超过30岁的二胎妈妈而被拒绝……现在看到身边体制内的朋友都生活得很稳定,真的很羡慕,突然想趁此机会再拼一把编制,这段时间一直在备考事业单位公务员,成了个小镇做题家。现在考编线分都不一定。但为了孩子不要变成一周才能见一次妈妈的留守儿童,不管结果如何,总要拼一把吧,再这样下去,到了35岁,线月底从律所裸辞之后,我生活的一大变化是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对于律师来说,朋友圈很大程度上是用来营业的,我现在拍下这张照片是为了有一天我要把它发出去。上一份工作入职前,律所的大佬问我,「有潜在客户吗?」我说:「没有。」他又问我:「家里是什么情况呢,有资源吗?」我说:「家里没有人做生意,爸妈都是医生,亲戚基本偏体制内。」他乐了,我也笑了。所以关闭朋友圈对于我来说有点像是「暂时歇业」,我们当然可以就是单纯做了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意义,并且没有感受到任何值得讲出来的感受。
辞职使人身心愉悦——远离傻子就远离焦虑,没有焦虑就没有问题。这样的生活真美好。大厂图书编辑的这份工作让我身心俱疲。在这个岗位上,干着类似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活儿,却拿着传统出版编辑的工资,每一个人都极其不专业却又充满着迷之自信,我就像一个正确的数,被迫在错误的公式里跑,跑不出对的数额还要背锅,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时隔多年,我又一次投身于自然中,看那雄伟冰川、广阔湖泊,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我想这样的心态,应该更有利于我寻找自我,寻找下一份工作吧~
没错,即使在当下大环境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还是成为那个裸辞人,我的这份工作坦白地来说是多数人羡慕的那种神仙外企,工资不错,也不用加班,老板也很优秀,但是因为心里有更想追求的事情,所以还是决定辞职了。去年封控的时候,脑海里无数次想象过自己在纽约街道的画面,但是在所有人都说大环境的时候我也就压制了留学的想法。今年放开之后,我打算冲刺一下理想的留学项目,辞职为我解决了内耗,我觉得很放松,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充斥着我的内心。
2015年毕业后离职过三次,今年是找工作最难的一次。前公司是一个四川本地的快消品公司,我负责公司产品指定渠道的销售,和大多数快消品公司一样,疫情三年业绩越来越难做,内部也越来越卷,经常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开几个小时的会议,去年年底述职后我决定离开。之前熟悉的猎头说今年HC很少,金三银四也没有新增太多的工作岗位,离职前我是计划3-4月找到工作,结果现在5月了还没找到合适的。每天刷招聘软件翻来覆去都是那些工作机会,重度怀疑就是挂的指标,不是真的在招人。
以前没想过,辞职会越辞越上瘾,我工作7年换了6份工作。其实辞职有主动选择,比如2018年跟同学出来创业,当然也有被迫,比如2021年好不容易入职了各方面都很满意的教育类大厂,却突然双减。奈何我自己本质上还是一个求稳&依赖大平台的性格,所以不得不被市场与行业的变化所裹挟。时间久了,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因为自己的发展而选择辞职,还是因为本身爱上了辞职的快乐。总觉得有更好的、更广阔的舞台在等着自己。其实单纯换泳池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但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泳池,以及如何学游泳这件事,真的值得深入思考,甚至应该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就提前规划布局。
我在2020,2022,2023年三次裸辞,工作四年,裸辞三次,不知道像我这样的95后有多少,但我每次都没有后悔,每次都是忍受不了了才选择的辞职。上一份工作做了4个多月,是教育行业里勉强生存下来的培训行业,奈何我学的就是这种夕阳专业。
从上一份工作开始,我就已经清楚地告诉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糊口而已,我不是特别有天赋的那种人,别妄想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做得不糟心就可以了,但是每次都很糟心。裸辞之后我又自由了,距离上次自由时间并不长,离开了那家让我见识到底线的公司,心情十分畅快,当时手头上有兼职,所以一点也不慌。辞职后每天看好几个小时的书,余华、毛姆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白天,有足够的时间看书线年本科毕业,到今年毕业5年,也已经换了5份工作。现在辞职对我来说确实比我刚毕业时更慎重了,但比起辞职,更重要的是工作实现的价值对我的意义。我在医疗器械行业,上一份工作干了一年半,领导派的事情经常换来换去,并且与刚开始招进来的岗位职责越来越偏。今年年终奖在其他同事都有的情况下,我的奖金为0,成为我辞职的最大因素,这说明我的工作成果是多不被重视。现在我已经入职新公司两个多月了,就快转正了。新工作的岗位是我之前没接触过的,强度很大,加班很多,项目很忙,赶进度,让我过上了996的生活,但因为我一直都是个希望能在工作上获得肯定和褒奖的人,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接受不了,但我反而更喜欢这种状态,又能赚钱又能充实自己,而且工资也到位。虽然我在一点点重新学习中,也遇到了难点,但部门内的氛围真的很纯粹,按照目前的这个趋势,这家公司应该会成为我待得最久的公司。
去年4月辞职时,我的计划是争取去留学。上个月,我终于拿到了芬兰坦佩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还拿到了全额的奖学金,实现了我一年前的规划。其实今年在收到三所高校的拒信之后,我本以为留学之梦破灭,于是有开始准备在内地与香港两地找工作,但每当我打开招聘软件,看到大而虚的招聘内容,便觉得无聊。而打电话给我的HR或者猎头,都在电话里头透露着对我的无业一年,感到不解和一丝怀疑——是不是能力不够被公司炒了?这些猎头与HR,可能也都工作不久,也未曾失业,他们似乎觉得,人一旦失业,就很难找工作了。甚至乎,我在豆瓣看到有人分享经验,说裸辞的人在职场会受排斥与歧视。但我不太当回事了。
失业一年让我觉得人生高开低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物欲也不似以前那么高,我越来越相信缘分的力量,只要尽到自己的能力,就交给命运安排,不必强求结果。工作赚钱多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工作的目的纯属是赚多钱,为了钱可以突破底线,或者出卖灵魂,我可能做不来,或者是因为我的灵魂太贵了,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工作的工资可以购买我的灵魂吧。
2023年5月26日,在多方证实的情况下,中国演员罗京民因病逝世,终年67岁。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娱乐圈和全国各地的粉丝。
翻看罗京民的主要作品,我们会意识到,他不仅是中国影视圈的一位资深演员,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艺术家。
他的离开让人们追忆起他的表演风格、演化个性、轨迹生涯以及他带给我们的情感启示。
1956年1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话剧演员其身世不甚清楚,不过从小有一个兴趣,那就是学习表演。
他在西安话剧团上演出,后考取西安话剧院。在那里,他接受了严格的表演训练,学会了如何塑造角色,在表演中融合自己的特点和情绪。
当时,中国的影视导演们更倾向于使用演员“脸谱化”的表演风格来表现角色。罗京民的演出方式则截然不同。
他通过提炼角色情感和体验经历,从而真切地展现角色内心的微妙变化,鲜明地刻画出人物性格特点。
回溯他的经典剧作,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外,还有电影《上甘岭》、电视剧《茶馆》、《考察兵团》和《我的孙子从美国来》《人生大事》等等。每个角色他都能够诠释得恰到好处,令人难以拒绝。
1984年,他在影片《上甘岭》中饰演炮队长杨树壮,该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赢了一场重要的战斗,对鼓舞全国士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0年,罗京民参演潘欣欣执导的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剧《平凡的世界》,在剧中饰演王满银一角。
1991年,罗京民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饰演了一个叫做“小南”的小贩,他的表演得到了导演、演员同行和观众的特别喜爱。
这部电影同样也让他成了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忘却的人物之一。这个放下了高贵身段,却温柔、敏感的人物对罗京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可否认,罗京民的演技出类拔萃,除了角色塑造,他还可以用小而真实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细节,再到精心刻画人物姿态的气质,表演生动有致,把观众从蓝山的漫画中带入了人物的世界,让我们感到一切都那么急促、多姿多彩和珍贵。
在2002年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罗京民饰演了许百顺的角色,他的表现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在这部电视剧中,每当观众看到他身穿军装,武装带在腰间,手捧托盘走来,便会想起那句经典的台词:“三多,许百顺的儿子,你别扭过去了。
罗京民的演技使角色栩栩如生,让观众既感受到许百顺的个性魅力,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性。
这个角色令人们不断思考究竟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权力,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责任?这种不容易被其他演员诠释出来的深度和多面性印证了罗京民在表演中的的独到之处。
得知罗京民去世后,王宝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道别,称“他叫我龟儿子,他给我谋前程,我至今记着许三多当兵走的时候在火车站给我说:儿要好好活着,生活中我也从没忘记,无论遇到多么难过的事依然会好好的活着。”
除了《士兵突击》,罗京民老师还有很多其他的经典作品。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他扮演了郝兽医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可以说是非常难演的。
但是,罗京民老师却将这个角色演绎得十分淋漓尽致,成功地诠释了这个角色的每一个情感。
在这部电视剧中,罗京民老师和张译有过多次的合作,张译得知罗京民去世后则在社交媒体上悲痛发文:“《士兵突击》你带着我演戏,《团长》,你跟剧组说‘这孩子太累了,得给他配一个助手’,今天你就走了,你不管我们了。
在影片中饰演斗罗大陆的神医唐三,充分展现出他丰富的演技和深邃的表演功底。他的表演深情而动人,将这部动画作品的意境推向了极致。
他交织出唐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用肢体语言和台词表达出了角色的复杂心理。罗京民的表演给人印象深刻,独特且精妙,他的每一次聚焦都益发震撼人心。
如此一位别具匠心的演员,他的离去将会是整个瞬间的沉闷。罗京民之所以继续活在我们心中,是因为他为世界创造了一些最美味的表演,我们跟从他的脚步,袖手所能及的追求人物在生活与艺术之间的那个紧要的点——行动。
恰如罗京民所说的一句话:“我刚才说过的话,就是艺术家职责的那句话,不是吗?口号,活着,活在阳光下才是好事。艺术家更应该如此。”
老师将永存于我们心中,而他锻造的节目和角色将在无数个夜晚支持我们,让我们感动,唤起我们的记忆和感情,给我们带来力量与鼓舞。
生命如风,人走茶凉,罗京民老师与我们幸福地共度了一段时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作品、他的人格和他为艺术的追求会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提供无穷的灵感和心灵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