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僵局:90%币种沦为空气,僵尸时代来临!
24小时内的数据显示,只有区区200多个币种有交易额,其余的币种堪称惨淡,交易额低至个位数或零。时至今日,90%的数字货币已深陷流动性陷阱,成了名副其实的“僵尸币”。
随着行情的降温,数字货币市场进入了冰封期。不少币基金选择封锁资金,停止投资。与此同时,项目方纷纷抛售以太坊以求现金回流,导致以太坊价格跳水,整个市场雪上加霜。
一位名叫葛华义的量化投资团队负责人密切关注着一家主流交易所的数据表现。他遗憾地指出,目前该交易所仅有33个币种的日交易额超过100个ETH,其它币种则已呈现出交易真空的状态。
事实上,根据盈灿咨询的数据,截止2018年3月底,市场上流通的虚拟币和Token种类共计1917种。换句话说,按照当前的比例来看,至少90%以上的币种已沦为“僵尸币”。
而近半年来,全球还新产生了许多币种。葛华义保守估计,全球虚拟币数量已超过3000种。
曾经备受追捧的区块链行业,如今却陷入了困境——变成了“僵尸时代”。投资者们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币值一路下跌,甚至想出售也无法实现,因为他们找不到买家。
在区块链领域,我们目睹了一场又一场的破产和逃跑事件。普华永道的一项调查显示,8.6万个区块链项目的平均寿命仅为1.22年。
那些有幸存活下来的区块链项目,也因缺乏用户基础和实际价值,难以维系下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链。它们曾经声称能够超越以太坊,引领区块链技术进入3.0时代。
然而,崔萌等专家直言,大多数公链其实已经寿终正寝。他表示,公链要想生存下来并非易事,因为它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创新和生态。
他强调:“只有当你的公链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创造出价值。如果仅仅依靠BD(商务拓展)是无法比拟以太坊的价值的。”
寒冬的侵袭不仅波及了区块链项目,也影响了各大交易所。它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用户数量锐减。
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参与者们应该怎样应对呢?答案可能藏在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词汇里——生存。
只有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建立健康的生态体系,才有可能在这场寒冬中屹立不倒。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