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如何一步步取代狗 成为中国人的“首宠”的?
今年早些时候,环球时报转发了法国《视界》杂志1月13日发表的文章《猫如何征服中国人的心》。文中提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猫在中国的数量3年内快速增长,2022年首次超过狗的数量。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宠物行业起步较晚。先后经历了启蒙期(1990-1999年)和孕育期(2000-2010年),从2011年至今,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显示,全球宠物猫的数量从2017年的35亿只增长到2022年的43亿只;宠物犬的数量从2017年的45亿只增长到2022年的52亿只。
该报告指出,在中国宠物数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行业增长动能已经从“犬经济”向“猫经济”逐步过渡。2017年养犬数量8220万只,2020年达到峰值9393万只,2022年跌落至8672万只;2017年养猫数量6853万只,此后逐年增长,2022年达到9896万只。
正如19世纪末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那样,经济富裕推动了宠物的受欢迎,人们不再只为了它们的实际用途,更为了它们的陪伴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郑晓边也认为,当代社会群体逐渐倾向于养宠物猫除了现实环境压力过大的因素,还在于猫自身习性的优势。“猫和狗不同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们的选择。”重庆流浪动物救助基地旺汪家园宠物中心的负责人陈明才表示,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几率感染狂犬病,但是犬科动物更敏感,加之犬科动物的流动性更大,传染度更高。
其次是对人的伤害性大小。基本上,狗的体型都会比猫大,咬合力也更强,破坏力也就更强,所以对于人的威胁,狗是远远高于猫的。“再凶的猫,伤害的上限也就是把人抓破咬破皮,最多打个疫苗就完事,但这对于狗来说,这是伤害的下限。”